新中國成立前,羌族男女婚姻遵循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存在“指腹婚”、“懷抱婚”、“童子婚”、“買賣婚”等婚姻形式?;橐鲋v究門當戶對,有轉房、入贅、搶婚的習俗。新中國成立后,自主婚姻逐漸居多。但傳統的禮儀程序一直保留至今。隨著羌寨經濟的發展,人們生活得到改善,昔日的婚姻儀式更增添了新的內容。傳統和現代相結合,將羌族的傳統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,更增添了喜慶氣氛。
婚嫁儀式主要有訂婚和結婚。在羌寨,媒人被稱為“紅爺”。如果男子對女子有意,男方家就會備禮,請紅爺到女方家提親。女方家要征得母舅同意才可允婚。之后,紅爺會帶上豬膘、酒等禮物,去女方家吃“許口酒”。數月或數年后,男方家又請紅爺攜禮到女方家,以“小訂酒”招待近親,并請釋比測算雙方生辰八字,定下結婚吉日。隨即,男方家要備重禮前往女家報期,并在女家辦酒席,即“大訂酒”,作為正式訂婚禮,歡宴女方整個家族。此后,兩家開始婚禮籌備,期待著“女方家花夜、男方家正宴”好日子的到來?!盎ㄒ埂?意即為新人舉辦的喜慶晚會,是結婚最為隆重的一道程序。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舉行,男方辦的叫“男花夜”,女方辦的叫“女花夜”,男的慶祝娶妻,女的歡送出嫁。這一天,女方家高朋滿座,桌上放著咂酒和12盤“干盤子”(即花生、核桃、紅棗、柿子、蘋果、桔子、糖果等,飽含圓滿、吉祥、喜慶之意)。
男方家派出的能說會道的迎親隊伍會受到熱情的款待。雙方要按照習俗進行盤歌比賽。盤歌即以歌盤問之意,方式為一問一答,所唱內容廣泛,形式隨意而風趣。次日清晨,舅舅給身穿嫁衣的新娘披上紅綢,新娘哭嫁,拜別父母、兄長和族人。到男方家門口,釋比要做祭祀神靈的儀式,驅趕附在新娘身上的“煞氣”后,再向新人祝福。眾人為新人舉行“掛紅”儀式。新人在神龕前行禮,一拜祖宗創業恩,二拜父母養育恩,三拜夫妻偕白頭,四拜子孫個個強,再拜親人和賓客,最后夫妻對拜。拜堂后新娘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人了。隨后,眾人歡宴。當晚,男家父母點香敬神,對新人祝福。所有來賓在院壩圍著熊熊篝火跳起歡快的莎朗舞。次日即謝客日,主人再備兩桌宴席“謝客”。新人要帶一個豬頭、一根豬尾巴感謝紅爺,表示有頭有尾,圓圓滿滿?;楹蟮谌?,新婚夫婦要“回門”。由新郎及弟兄背著酒肉送新娘回家。新郎僅在女方家小住幾日,而新娘可以住數日、數月,甚至更長的時間 ,才由丈夫接回,開始家庭生活。